2016/2/16
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楊奇師傅的木工自白書吧.........
年輕時咱們沒人立志要做工的,都是因為不讀書。父母從小就給咱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不唸書就做工。當咱們書唸不下去了,理所當然的就去做工啦。畢竟沒有學歷,工作也難找到事少錢多離家近的。既然要從工,當然要找個有技術的的來做,不然一輩子靠體力做粗工想想也很累人,那種事多錢少離家遠的工作,也不是咱們想要的。技術工很多種,只是覺得裝潢木工變化多端,很符合我的個性,所以我挑了這個工來學。適逢當年的經濟起飛,欠工欠得如火如荼,只要肯做工,就不怕沒人要。就這樣這個工地混幾個月,那個工地混幾個月,不知不覺的工資也一直往上加。每次換新老闆,老闆總會問你想要多少日薪。我總是回老闆,你覺得值多少就給多少,我不會嫌的,不過你得讓我學習你的技術。而工地需要加班,我總是第一個舉手,老闆總以為我是個認真有為的青年,真相是我缺錢,一個人在外要吃飯租房買東買西加油,錢永遠也不夠用,能多賺點就多賺點,加班還能多省一個便當和宵夜,何樂不為!只有時加班加得太兇,身體受不了,還得花點錢買藥。我曾在一個樣品屋工地裡連續加班二天二夜(早上8點到隔天凌晨五點),結束時領工錢領得很爽,但也累垮了。哈哈!
木工木工,雖然有個「木」字,重要的卻是那個「工」。也因為揹了這個「工」,所以怎麼做,也很難變成「師」。原因無他,因為工人大多沒讀什麼書,只懂得跟著前人的腳步做,卻不懂的為什麼要這麼做。問師傅,師傅也只能叫你跟著這樣做就對了,再問下去就討罵。所以我們當學徒時只能照著做,不能多問為什麼?直到自己成了師傅,才處心積慮的去尋找解答……。當答案一一浮現,給我的感覺不是豁然開朗,而是覺的前輩們真是太厲害了!難怪木工是所有技術工裡,最難大成的工種之一。
要圍一個圓,有經驗的木工師傅知道直徑*3,就是大約外圍角料要裁切的長度,卻不知那只是數學公式「圓的邊長=2r*3.1416」,樓梯的斜邊長度很難量準,其實也能用數學公式算出來,那是國中都學過的畢式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公式,兩股的平方和=斜邊的平方。要做樓梯,數學不好是不行的,踏階的寬度與高度,影響了階數與樓層高度和整支樓梯的斜度。熟絕的木工師傅很快就能把一支樓梯的階數與每一階的寬與高算出來,不熟的木工師傅就得算半天。木工師傅能用兩個點一條線畫出你要的隋圓形(也有用雙十線的,只是我覺得不好用),問他們為什麼這樣畫,也沒人能說出原理如何。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後來給了我答案的不是木工師傅,而是數學老師,他用一張紙寫了一大堆公式,最後証明木工師傅的方法是對的。而我納悶的是,最早是哪位木工師傅學會如此畫法而傳下來的。大弧形常在天花板的造形裡出現。畫弧形也有方法,給我弧形的底邊長及高度,我就能給你一個準確的弧。要求圓形的某段弧線,會動用到數學裡的微積分公式才求得出,木工師傅們誰會微積分啊,還是一樣有方法可以畫出設計圖上要的弧。說實話,我真的很配服我的前輩們,這些早期的前輩真的沒唸過書,有些人甚至不識字,數學只懂得加減,乘除還有待加強,卻能把數學上的這些林林總總應用在木工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木工做的東西,要平要直要正角,所謂平,是水平。所謂直,是垂直。在工具不發達的年代,老輩木工們水平是用水平管打出來的,而不是我們現今在用的雷射水平儀。水平管在施作前都得先檢查管內有無氣泡,若有氣泡,水平是不準的。垂直是用線錘去對準的,看線錘就得有經驗,不然錘半天,牆立起來還是斜的。在室外風大的時候,線錘被風吹得搖來搖去,沒經驗絕對錘不出垂直線來。另一個木工常常需要注意的是直角,小直角用曲角尺就能量得到,但大直角會有誤差出現,兩邊長度越長,誤差值會越大。減少因為長度拉長而產生的誤差,就是木工每天工作會面對的問題。試想,每一片木板都是標準的長寬,也都有直角,若是大坪數的角料在施工時出現誤差而沒有直角,那在封板時就會對不到角料,躭誤了時間不說,還得耗費角料去補那誤差值,天花板坪數越大,損失的角料就越多,一個師傅若是把角料下成這樣,老闆鐵定請你回家吃自己,明天不必來了。
待續……
0 意見:
張貼留言
期望你的豉勵與提醒